作者: 王小峰 (03/15/2000)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6分)
1.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论根源是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某人得病住院,想吃水果,子女们给他买了苹果、樱桃、梨送去,他说他要吃水果而不是这些苹果等,他犯的错误是
A.把个别当作是独立的存在B.把一般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C.认为个别就是一般D.认为一般不是个别
3.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基本矛盾D.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5.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关系是
A.阶级关系B.商品交换关系 C.金钱关系D.竞争关系
6.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7.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8.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
A.资本的积聚B.资本的积累 C.资本的集中D.社会资本的扩大
9.把我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斗争的实质是
A.战争与和平B.独裁与民主 C.卖国与独立D.建什么国的斗争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12.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中心地位的是 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13.谋求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南南合作B.南北对话
C.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维护国际和平环境
14.1999年4月30日正式开幕的’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 A.“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B.“保护我们的地球” C.“保护地球———我们共有的家园” D.“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15.1999年1月是中美两国建交 A.27周年B.25周年C.20周年D.15周年
16.1999年5月20日,由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被任命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是
A.区宗杰B.马万祺 C.陈滋英D.何厚铧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7.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形而上学性B.机械性 C.不彻底性D.折中性
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18.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根本上说是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B.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 C.劳动发展的历史D.物质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
E.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19.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E.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2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形式有
A.收购国外企业股权,实行跨国兼并 B.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美元债券 C.进行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建立分支机构
D.取得国际金融机构的长期低息贷款 E.购买外国债券,进行证券投资
21.资本主义农场的役畜、种畜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E.商品资本
22.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主要来源于 A.买办B.地主官僚 C.商人D.农民
E.手工业作坊主或手工工场主
23.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调低利率,一般地说,会有利于
A.减轻企业负担B.扩大消费需求 C.促进投资需求D.股市行情发展 E.抑制通货膨胀压力
24.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体现在 A.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机关都处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
B.党管干部 C.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党代行国家机关的某些职能
E.在某些情况下,党可以超越法律作出决策
25.标志着第三世界崛起的事件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C.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 D.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 E.联合国组织的成立
26.80年代初,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外交政策作了重大的调整,也就是 A.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
B.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真正不结盟的方针
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E.强调“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27.1947年5月开始实施的《日本国宪法》规定 A.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其地位以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B.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议会制 C.内阁须对天皇负责
D、日本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E.保持海陆空及其他战争力量
28.1999年5月,中国政府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的严正要求是
A.公开、正式向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国受害者家属道歉 B.对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事件进行全面、
彻底地调查 C.迅速公布调查的详细结果 D.严惩肇事者 E.立即停止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中打击
三、简答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9.简述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四、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0.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31.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兴中会。
32.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不属于国家领导阶级。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迷信思想产生的根源以及坚持无神论的重要意义。
34.试析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六、材料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5.下列是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1
据1999年8月23日、9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新中国建立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许多重要农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目前,在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位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大豆、甘蔗居第三位。我们用占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
材料2
1999年6月9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定计划,做工作,时刻都不能脱离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农村尤其不发达这个客观实际。目前,我国多数农村主要靠手工劳动,自给半自给经济占相当比重,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也比较低。到本世纪末,农村虽然可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标准还很低,而且很不稳定。许多地方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一遇自然灾害,一部分仍可能饱而复饥,温而复寒。改变这些地方长期形成的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要进行长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材料3
据1999年8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也出现了新问题。新问题之一,是农民增产了,不能相应增收。1997年与1996年比,农民收入增幅由9%降至4.6%,1998年与1997年比,农民收入增幅又由4.6%降到4.3%。农民增收减少,第一,制约农民的生活改善;第二,制约农民再生产的投入;第三,制约对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因此,党中央明确提出,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全局的大事。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2分)
(2)材料2说明我国农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4分)
(3)根据材料3,说明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4分)
36.
材料1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新的数字表明,1992年,最富有的1%的家庭拥有美国全部财富中的42%,而在1989年为39%。这表明自1989年以来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速度在加快。本周早些时候发表的一个财富分配报告使用了1989年的数据。从1983年至1989年,大约68万个家庭在全部财富中占有的比例从34%增加到39%。
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贾里德·伯恩斯坦说:“最后造成那么大的贫富悬殊,因此在美国一大批工人和家庭感到愈来愈穷。
这些工人照章行事,设法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维持生活水平,然而他们却屡屡失败。”
———摘自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的文章《新的数字表明贫富悬殊扩大》(1995年4月21日)
材料2
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家用电脑普及率约为31%,并且50%的电脑已纳入网络。这两个数字大大高于西欧和日本,使得美国有望最先跨入信息时代。但是,据1993年的统计,在美国,越富的家庭拥有和使用电脑的比例越大。白人家庭的电脑拥有率约是黑人或西班牙裔美国人家庭的3倍。年收入在7万美元以上的富人中,74%的人至少拥有一个终端,但是三分之二强的人还没有电脑。
———摘自张勇《信息革命中的美国———几家欢乐几家愁》(《人民日报》1995年7月16日)
材料3
在美国一些条件较好的私立中学,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他们每天可以进入互联网络,查阅欧洲各国图书馆里的资料,或者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对话。然而,在那些穷人孩子集中的学校,电脑设备之少与此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洛杉矶的一所穷人中学,2000名学生只有30台电脑,而且其中大部分已用过12~13年。
———材料来源同材料2
材料4
一次全国性民意测验结果表明,美国人已经相应调低了对他们的生活所抱的期望。大多数人认为,联邦政府妨碍着他们实现“美国梦”,而不是在帮助他们实现“美国梦”。
民意调查表明,美国人的期望值已大大降低。调查对象中只有49%的人认为他们的子女将来的生活水平会比他们自己高,与此同时,有45%的人认为他们的子女将来的境况将会比他们更糟。在调查中,只有27%的人谈到“美国梦”是“机遇”,与此同时,有35%的人认为它是“经济稳定、就业机会、工作和经费上的保障。”
调查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政府的政策妨碍而不是帮助他们“实现‘美国梦’”的人占56%,不持这种看法的人只占31%。
甚至在接受政府援助的人当中,同意上述看法的人也占47%,不持这种看法的人只占36%。
———摘自美国《华盛顿邮报》1995年4月19日刊登的文章《相应缩小“美国梦”》
请回答:
(1)材料1~3说明了什么?(3分)
(2)结合材料1~3,谈谈材料4中为什么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妨碍着他们实现“美国梦”?(3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部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C5.B6.C7.D8.C9.C10.D11.A12.D13.
C14.A15.C16.D
二、多项选择题
17.A、B、C18.C、D、E
19.A、C、E20.A、C、E
21.A、C22.A、B、C
23.A、B、C、D24.A、B、C25.A、B、C
26.A、B、C、D27.A、B、D28.A、B、C、D
from
www.163.com
|